トップに
戻る
学校案内 中国語講師紹介
中国語他課程案内
受講料金一覧
生徒の声
ニーハオ新聞
旅行業務
お問合せ
お問合せ
学校地図
ホームへ戻る
中国語教室
ニイハオチャイナ神戸
神戸市中央区琴ノ緒町
5丁目5-26-201
(三宮駅北側スグ)
TEL078(241)4568

粽子 ちまき


 

2025.05.30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煮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粽,即粽籺,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粽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蛋黄肉粽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吃,属于广式粽子的一种,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五花肉等,一般在端午节食用,清新的粽叶混含着鲜肉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而加入一颗蛋黄,又让咸香的粽子带上一丝甜意,风味独具。

肉粽起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地区以及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作为端午节节日食俗。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光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清末民国期间,市区有个“肉粽银”,肉粽最为出名,还有泉州市区浮桥头观音亭的许牛制的肉粽,顾客满座。端午节时泉州家家户户备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

蜜枣粽子是以糯米与金丝蜜枣为核心原料的传统节令食品,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角黍祭祀习俗。制作采用苇叶或竹叶包裹,遵循”半两糯米一颗枣”的黄金配比,通过浸泡、填充、捆扎、焖煮四道核心工序成型,其糯米需提前浸泡4小时以上,粽叶经煮沸软化处理以确保柔韧性。包裹时采用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分层填入糯米与蜜枣,使用两股棉线或马兰叶捆扎定型,煮制时需精确控制火候,传统工艺要求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焖5小时。作为端午节代表性食品,北方地区常将其与屈原传说结合,形成独特的甜粽文化符号,现代发展出低糖配方与坚果混搭等创新形态。

八宝粽子是以糯米为主料,配以红豆、绿豆、薏仁、花生等八种辅料制成的传统节令食品。该菜品采用箬叶或竹叶包裹成型,经过浸泡、蒸煮等工艺制成,具有甜香软糯的口感特征。其制作技艺传承自春秋时期’角黍’形态,西晋时期已出现以草木灰水浸黍米的文字记载。现代制作中需注意豆类与米粒的配比平衡,采用高压锅或传统蒸煮方式确保食材熟化。

黄米粽子是一种山西省端午所包的一种粽子。黄米还叫黄黏米,除了血糖指数低,大黄米的营养价值更高于糯米,并与小米相当。它的蛋白质、矿物质铁、钾、锌等,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都优于糯米。同时,我国中医认为,大黄米还有益气补中的功效。

碱水粽,又叫灰水粽,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作为客家人端午的标志性美食,是客家地区知名小吃。碱水粽是粽子的一种,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其所用的糯米是用一种特制的水浸泡出来的。在碱水的协助下,糯米饭质变软。碱水粽需将糯米用碱水浸泡一个晚上,泡后的糯米略黄,沥干水后包粽子。部分地区喜欢制作碱水粽时加入红枣及豆沙,本身带有甜味,则一般不加糖。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的碱水粽是客家地区端午时节的传统小吃。

ニイハオチャイナ神戸 毛栗子

 

記事一覧はこちら